恐龙灭绝后,类似犀牛的“雷兽”在进化的眨眼间变得庞大

在导致恐龙死亡的小行星撞击后仅 16 万年,被称为“雷兽”的古代哺乳动物就长出了 1,000 倍大。

恐龙的灭绝是一个至今仍笼罩在谜团中的灾难性事件。 但更令人着迷的是灭绝之后发生的事情。 事实证明,在撞击中幸存下来的哺乳动物在余波中茁壮成长,尤其是一群类似犀牛的马亲戚。

恐龙灭绝后,类犀牛的“雷兽”在进化的眨眼间变得庞大 1
这种类似犀牛的物种一直存在到大约 35 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 ©奥斯卡·萨尼西德罗/ 合理使用

它们迅速成长为巨大的体型,被称为“雷兽”。 这怎么发生得这么快? 根据 11 月 日发表在 The 科学杂志。

研究结果表明,在恐龙灭绝后,大体型至少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了进化优势。

在白垩纪时期(145 亿至 66 万年前),哺乳动物通常会在体型较大的恐龙脚下奔跑。 许多人的体重都在 22 磅(10 公斤)以下。

然而,随着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抓住了一个繁衍生息的关键机会。 很少有人能像雷兽一样做到这一点,雷兽是一种已灭绝的哺乳动物谱系,出生时重 40 磅(18 公斤),与现代马的关系最密切。

恐龙灭绝后,类犀牛的“雷兽”在进化的眨眼间变得庞大 2
来自始新世的北美雷龙。 © 维基共享资源 / 合理使用

根据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进化研究小组的研究员奥斯卡·萨尼西德罗 (Oscar Sanisidro) 的说法,其他哺乳动物群体比它们更早达到大型尺寸,雷龙是第一批持续达到大型尺寸的动物。

不仅如此,它们在短短 4 万年内就达到了 5-3.6 吨(4.5 到 16 公吨)的最大重量,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恐龙灭绝后,类犀牛的“雷兽”在进化的眨眼间变得庞大 3
Brontotherium hatcheri 化石,位于华盛顿特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 维基共享资源 / 合理使用

Brontotheres 的化石是在现在的北美地区发现的,他们为苏族人赢得了“雷兽”的绰号,他们认为这些化石来自巨大的“雷马”,它们会在雷暴期间在平原上漫游。

古生物学家此前认识到雷龙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问题是直到今天,他们还没有可信的解释。

该小组可能采取了三种不同路径中的一种。 一种被称为 Cope 规则的理论提出,整个群体的规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就像乘自动扶梯从小到大一样。

另一种理论提出,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而是有一些快速增加的时刻会周期性地达到稳定状态,类似于跑上一段楼梯但在着陆时停下来恢复呼吸。

第三种理论是所有物种都没有一致的增长。 有些上升,有些下降,但平均而言,更多的是大而不是小。 Sanisidro 及其同事通过分析包含 276 名已知雷龙个体的家谱来选择最可能的情景。

他们发现第三个假设最符合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或膨胀和稳定,单个雷龙物种在扩展到新的生态位时会变大或缩小。

没过多久,化石记录中就出现了一个新物种。 然而,较大的物种幸存下来,而较小的物种则灭绝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群体的平均规模增加了。

根据 Sanisidro 的说法,最合理的答案是竞争力。 因为那个时期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小,小型食草动物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较大的动物在他们寻求的食物来源方面竞争较少,从而使他们有更高的生存机会。

与这项研究无关的堪萨斯大学古生物学家布鲁斯·利伯曼 (Bruce Lieberman) 告诉 Live Science,他对这项研究的复杂性印象深刻。

分析的复杂性让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堪萨斯大学古生物学家布鲁斯·利伯曼 (Bruce Lieberman) 感到震惊。

萨尼西德罗指出,这项研究只解释了类犀牛生物如何变成巨人,但他计划在未来测试他的模型在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物种上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想探索雷兽体型的变化如何影响这些动物的其他特征,例如头骨比例、骨附器的存在,”例如角,Sanisidro 说。

想想动物王国在此类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发生的迅速变化,真是令人惊叹。 这些物种的进化提醒人们,地球上的生命具有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以及世界可以在短短片刻内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


该研究最初发表于 科学杂志 五月11,2023,。